
学员心声丨陈宛晴 :在心理学实训中,找到未来方向
在本次心理学实训中,我全身心投入到对多种心理疾病的学习当中,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心境障碍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我对各类病症的症状表现有了深入且细致的了解。同时,我还掌握了沙盘技术、绘画技术、心理咨询等多种实用的治疗方法,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为我未来从事精神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训第一天,我们对三位临床心理科住院的奶奶进行了访谈。一开始,我以为其中一位只会笑不会对话的奶奶以及一位回答切题但看起来呆呆的奶奶都只是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然而,经过进一步了解,我才知道那位看起来呆呆的奶奶其实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症状表现为情感淡漠、行为迟缓。而另一位高寿的奶奶则非常健谈,与我们侃侃而谈。这次访谈让我深刻意识到精准诊断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看到社会上的老人非常需要我们的关心。由于我们对他们的冷漠,导致他们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情绪,这让我们组深受触动。于是,我们决定将老年抑郁症观察作为我们实训汇报的主题,并表示要经常来看望这些老人。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并体验了多种心理学治疗技术。比如冥想,当我专注于自己的心跳或呼吸时,整个人变得异常平静,睁眼之后,感觉自己就像好好睡了一觉一样,内心十分舒畅。我们还体验了沙盘技术,在团队中,大家欢声笑语,用沙具构建出一个又一个充满创意的故事。在绘画疗法中,我画了家庭图,之后和妈妈一起分析这幅画时,我发现自己内心深处觉得爸爸不爱妈妈,所以在画中我离家庭的距离很远,反而离两只狗更近一些,这一分析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而在画粉彩画时,我画了一个漩涡,画的过程让我感觉非常解压。
我们系统学习了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心理学的基本技术,并进行了咨询过程的模拟。在模拟过程中,我们对 “患者” 进行评估,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在第四天查房时,我们有幸见到了医生对患者的提问和交流过程,这让我们学习到了如何对患者的认知、行为、感觉和知觉进行评估,以及如何对患者进行一些训练。例如,对于一些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我们会通过问 “100 - 7 - 7 - 7 等于多少?”“我刚刚说的那三个物品是什么?” 之类的问题来测试他们的计算力和记忆力。同时,我们也明白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于结构化,以免让患者觉得刻意。
在实训期间,我担任组长这一重要角色。我积极负责组织同学们集合、安排就餐,认真组织每天晚上的小组会议以及参加组长会议。在完成各项任务时,我总是力求做到细致入微。比如老师让我收集笔记,我不仅完成了收集任务,还主动将所有人的笔记整理成一个聊天记录发给老师,虽然老师并没有要求我这么做,但我的这一细致举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组长会议上,老师称赞我是一个很细致的领导者。在我们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总是能够最快完成任务,而且大家非常团结,整个合作过程都充满了愉快的氛围。
此次心理学实训让我收获满满,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有了显著的提升,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心理学的魅力与价值。这次实训坚定了我成为精神科医生的目标,我也将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期待在未来能够在自己热爱的心理学领域中发光发热,为更多的人带来帮助和希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