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感言 /Program Comments/

0回复

0

前往项目

学员心声丨赵子墨:探秘生命密码,坚定理想

作者:赵子墨 时间:2025.2.19

身为一名对生命科学满怀热忱、憧憬未来能投身其中的十年级学生,这次为期七天的分子生物学训练营,宛如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向我敞开。我深切领略到分子生物学这门新兴科学蕴含的巨大潜力,这无疑更加坚定了我内心的理想信念。



在这五天时间里,我学习到众多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知晓了DNA的碱基配对规则,A与T通过两条氢键相连,C与G凭借三条氢键配对,所以破坏AT碱基对所需的能量低于破坏CG碱基对。了解到DNA具有变性和复性的特性,能够断开后重新连接 。人体细胞中有23对、共四十六条染色体,DNA存在于染色体上,分别来自父母双亲,线粒体中也存在DNA,而且这些线粒体DNA全部来自母亲,还有特殊的 “三亲婴儿” 情况。植物DNA除存在于细胞核,还存在于叶绿体;在真核生物中,质粒是一种特殊的环状DNA。人体中几乎每条DNA都相同,DNA因磷酸二酯键在一般条件下带负电,其表达过程是先由RNA转录后再合成相应蛋白质。



课程期间,我们完成了一系列实验操作。在质粒剪切与合成实验中,学习运用特殊内切酶在质粒的酶切位点进行剪切,再用连接酶重新连接,但这要求质粒被剪切时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明白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原理,以及在生产胰岛素时,如何利用这一特性让细菌携带含有抗性基因和胰岛素生产DNA的质粒。制作感受态细胞时,选择细菌处于对数生长期,也就是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采用双酶切的方式剪切含有ORI(复制起始点)和MCS(多克隆位点,含有众多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质粒,然后将其植入细菌体内,并设置空白对照组,通过在普通培养基和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以此验证细菌生长与抗性基因的关系。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长度时,我明白了DNA与酶的用量必须成正比,否则条带可能会不清晰,而且质粒在电场中会因为不同的形态呈现出不同的运动速度,进而导致条带异常。采用平板划线法培养细菌时,要特别注意取单菌落,以此控制细菌的DNA种类相同。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时,可能会出现卫星菌落,这是因为带有抗性基因质粒的细菌繁衍成一个大菌落,代谢掉了周围的转肽酶,所以一些普通细菌也能够生存,而在含有卡拉霉素的培养基中不会出现这种卫星菌落现象,因为卡拉霉素会直接杀死不带有抗性基因质粒的细菌。



此次训练营,我特别要感谢主讲老师和带队老师,每当我遇到问题,他们都会耐心细致地讲解,这让我对分子生物学的兴趣越发浓厚。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同组的同学和我的室友,他们待人耐心又友好,真的很期待未来还有机会能一起合作。这次训练营是我生命科学逐梦道路上极为重要的一站,所收获的知识和技能,必将助力我在未来不断奋勇前行。


评论列表